龙源数字传媒集团总裁 汤 潮

哲学中有正、反、合的认识论。认为人类发展和认识规律类似于一个从肯定到否定再到综合肯定的逻辑循环。我们借用这个概念,来看看从传统出版到互 联网出版,再到今天的移动互联网出版,以认识它们的基本特征。

历经千年的传统出版为“正”。这表现在很多方面。首先是它的正统性和权威性。在中国出版是一种特权,是社会认可的象征,它不仅需要作者的专业成就 和高度,还需要作品在社会环境中的政治正确。其次,传统出版还意味着对内容的质量标准或价值判断。一本书从约稿、写作、编辑、终审、校对、排版、印刷的过程是一个严格、复杂、苛刻的质检或审核过程。第三,以纸张为特征的传统 出版无论从印刷到发行都是一个昂贵的生产过程,出版者和读者也无法获得事实 上的平等。曹雪芹的《红楼梦》50 年都不能正式出版面世,除了所谓它诲淫诲盗 的政治不正确外,刊刻发行的巨大成本也成为作者望而却步的门槛。

十多年前出现的互联网出版从概念上是对传统出版的反动。内容的自由上传 和无限传播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平民化和大众性。最典型的代表是《时代周刊》 的一幅漫画:一个狗在电脑键盘上偶然打出的一行字“你不知道互联网发言的是 不是一只狗”。互联网代表了内容的海量但也意味着泥沙俱下。无论是博客的言论 还是上传的一篇论文,读者并不敢作为权威来源的引用。人们对互联网内容不负责,也不为它付出代价。有人得出结论:“互联网的精神就是免费的”,一切知识和内容从此都彻底贬值,沦为网站招揽眼球和点击率的工具。人们终于发现,互联网出版不是传统出版的延伸,而是传统出版的反动,是颠覆。它海量、杂乱、 无序、免费,不但与传统出版形成鲜明的对比,而且扼杀了传统出版安生立命的基础。

移动互联网是“合”的时代。这个以 3G 网络和智能手机的出现为标志的时代诞生不到三年,但它显然不是对传统出版的否定,也不是对互联网无序内容形式的延伸,而是对传统出版和互联网出版优质元素的传承和整合。

智能手机和移动终端最重要的特征是它的便携性和个性化。尤其是手机,几乎如影随形,须臾不离。据统计,99.9%的用户 24 个小时里离开手机的距离不超过 10米。一部手机就是一个人的身份识别物。不但电话号码独一无二,其中记载的资料信息也构成了其人的社会关系和行为模式。

移动终端和智能手机带给我们真正的震撼是所谓 APP 即应用服务。智能手机 除了带给人们面目一新的用户体验外,还改变了人们对于手机作为通信工具的认 识。智能手机可以照相摄影,可以作为导航地图、甚至可以作为手电筒和镜子, 代替我们生活中许多基本工具。

我们也逐步发现,移动终端应用商店中开始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图书、杂志等 传统出版物的电子版,我们称它为内容 APP。在地铁、在公交甚至电梯里,几乎 所有的人们都在翻动手机或移动终端阅读。IPAD 成为传统期刊杂志的理想载体; KINDLE 成为传统图书的阅读器。人们开始通过移动终端恢复对传统出版物的价 值认知,甚至开始愿意为内容支付费用。传统出版在移动互联网开始复活并获得 新生。

互联网时代最重要的成就是 UGC 内容(用户原创内容)的即时发表以及无限传播。无数草根作者通过论坛、博客、微博等在互联网依靠自己的内容和观点, 通过点击率获得了关注度和话语权。出版不再神秘,原创作者的即时甚至即兴的 表达给予了读者同步的新鲜感。很多读者甚至在屏幕前等待着自己喜爱的作家在键盘上写出下一行字来。

移动互联网必将为数千年的传统出版带来新的生机,也会把互联网的草根原 创、即时发表及无限传播传承下去。但移动互联网的未来绝对不是对传统出版的 单纯数字化复制,也不会继续纵容互联网时代的野蛮生长。而会以崭新的方式将二者融合再造,这种形式我们就称之为“知识应用”(knowledge Application)。

所谓的知识应用是对内容在碎片化基础上的精致化再加工。它将以个性化的需求、垂直性的深度以及不断优化的有机性为特征,形成优质内容的知识服务。

优质内容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一本书或一篇文章对于理解其价值或需要它的读者是瑰宝,而对另一个没有兴趣的读者可能是垃圾。所谓的优质实际上是对内 容权威性的认可和价值认知。

传统的期刊杂志是最接近知识应用概念的一个形态。它可以针对一个特定的人群,设定一个特定的价值取向和表达风格,以每期定时更新的方式持续不断地 提供内容服务。

但由于经济和成本的原因,杂志不可能为每个人来编,也不能为每个人的所 有内容需求随时随地地编。它只能选取一群人的“最大公约数”,定位一个他们共 同的需求和价值观。而移动互联网给了我们实现这个梦想的可能。

传统出版是码放整齐千年沉淀下来的“单元产品”库,互联网内容是杂乱无 章且无限生长的“云”。移动互联网就是按照我们每个人的兴趣和需求,通过主观 定制意愿和随时表现出来的客观阅读行为,以“流”的形式源源不断地从数字化 的“单元库”中或从经过筛选的碎片“云”中,为每个人撷集一个个专属“知识 应用”。这里的知识应用既需要传统出版精耕细作、沙里淘金的功夫和质量要求, 又需要借重于语义提取技术、HTM5等不断涌现的知识加工工具。所以,它更加需要传统出版和新媒体的合作和融合。

让我们迎接知识应用移动互联网这个“合”的时代。

There are no comments yet.

发表评论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