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五年数字出版行业往哪走?向八个关键词发力

在刚刚过去的5年里,我国数字出版业保持了快速发展的态势。从产值来看,我国数字出版产值从2011年的1377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4400亿元,年均增长34%。从产品来看,电子书产品从2011年的90万种增长到2014年的160万种,互联网原创增加至201万种。从趋势来看,数字阅读已经被大众所接受,2014年数字阅读率达到58.1%,首次超过纸质阅读……

5年时间里,我国数字出版从小到大,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那么5年后,数字出版会是怎样?在未来5年里,数字出版应该往什么方向发展?3月24日,在“2016年数字出版管理工作暨主流媒体融合发展经验交流座谈会”上,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数字出版司相关负责人结合《新闻出版业数字出版“十三五”时期发展规划》,从8个方面进行了解读。

1F4054955-0

1F40564N-1

关键词1 转型升级

总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未来5年里,我国传统新闻出版业数字化转型将初见成效,并将在人员、理念、模式、市场和服务等更高层面全面完成数字化转型升级。具体包括:在教育出版领域,实现由教育出版商向教育服务商转型;在专业出版领域,实现向知识和专业信息服务商转型;在大众出版领域,加大内容资源IP(知识产权)运营开发力度,实现向综合文化服务商转型;在音像电子出版领域,实现向全媒体产品服务商转型。

关键词2 融合发展

未来5年,总局将重点针对报纸期刊业的融合发展开展工作。在报纸领域,鼓励从业人员顺应互联网传播移动化、社交化、视频化、互动化趋势,积极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大力发展新应用新业态,不断提高技术研发水平,以新技术引领媒体融合发展,驱动媒体转型升级。同时适时建立用户资源库,实现由单一经营内容信息转变为以经营内容信息为基础,向经营用户转变,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深度融合。在期刊领域,鼓励建设学术期刊网络发布平台,支持学术期刊数字化优先出版。

关键词3 产品质量

“十二五”期间,我国数字出版产品生产能力得到很大提高,仅网络文学领域,一天就能以1.5亿字的速度生产大量内容。但总体来看,数字出版产品质量还不高。总局表示将适时建立数字出版产品质量保障和评价体系,开展产品质量监督检查,提高数字出版产品整体质量。同时还将积极整合优质资源,优化内容资产版权结构,加大数字出版产品开发力度,丰富数字产品类型,创新内容服务形式,提高内容供给、传播和服务能力。

关键词4 公共服务

未来5年,总局将继续加大对老少边穷、少数民族地区新闻出版企业和公益性新闻出版单位的资金支持力度,开发更多更好数字化产品及针对民族地区的双语教育数字化出版物,满足不同地区、不同群体特殊人群的精神文化需求;继续推进卫星数字农家书屋建设,利用移动互联网和卫星直投网,推动数字化产品全面覆盖、精确落地;优化数字阅读社会环境,改善数字阅读氛围,持续开展“书香中国E阅读”等公益性数字阅读活动;利用资本和市场双重手段,调动更多社会力量参与数字出版产品推广,推动数字出版产品进入更多公共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文化馆和其他公共文化服务场所。

关键词5 拓展服务

总局鼓励努力拓展数字出版服务领域。在“互联网+”领域,总局积极推动“互联网+”行动在新闻出版领域落地,探索“内容+互联网”的有效模式,提升内容资源运营服务能力。在大数据领域,鼓励贯彻落实“大数据战略”,开展出版物智能选题、自动生产、协同编辑、精准发行和个性化定制试验,推动出版管理过程的数据化,建立基于数字出版业务的数据分析评价体系。在知识服务领域,总局鼓励开发基于场景和网络社区的新型信息和知识服务产品,进一步培育细分市场。同时还鼓励出版单位基于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建立数字内容融合发展业务,拓展数字出版服务领域。

关键词6 管理体制

总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十一五”解决了是否要做数字出版的认识问题,“十二五”解决了如何做数字出版的路径问题,“十三五”则要解决“为谁做”的机制问题。具体来看,总局将积极探索新兴管理体制机制,以推动实现融合发展为目标,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管理体制,努力消除体制障碍;在投资参股、兼并重组、绩效考评、股权激励、团队持股、人才引进等方面,积极探索面向未来发展的新兴机制,进一步激发潜力,解放和释放文化创新生产力。

关键词7 走出去

在之前,我国数字出版走出去成绩斐然,但更多是机构、版权、技术、标准、产品走出去,“十三五”时期,总局将主要推动中国品牌走出去。具体包括:继续鼓励各类企业在境外设立数字出版分支机构,开拓海外市场;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竞争力和较大海外市场用户规模的骨干企业,推动中国品牌走出去;支持新闻出版企业、互联网企业针对海外市场和用户,加大优质数字出版产品开发和运营力度,运用中国元素、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阐释中国文化;大力开展两岸四地合作,共享技术、市场、用户和发展机会,携手推动具有中华文化特色的数字出版产品走出国门。

关键词8 人才建设

总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在“十三五”时期加强数字出版人才队伍建设。综合运用政府机关、高校、科研机构和社会力量,创新数字出版人才培养模式,加大培养力度;推动传统出版企业改革引进人才、使用人才、培养人才和留住人才的制度,创新考核激励机制,吸引并留住优秀高端人才;推动互联网企业与传统出版企业的人才流动和交流,改变数字出版复合型人才短缺的现状;大力推进数字编辑职称资格考试,推动数字编辑职称评定体系建设。

主要项目:5个重点工程备受关注

在“2016年数字出版管理工作暨主流媒体融合发展经验交流座谈会”上,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公布了“十三五”时期5个数字出版重点项目工程。主要包括:

数字出版产业化应用服务示范工程

分类支持出版单位针对特定领域开展数字出版产业化应用服务示范。

在教育出版领域,支持出版单位开发数字教育内容资源产品、课程体系和服务平台,推出一批服务于教育领域的整体解决方案;研发数字教材教辅资源系列标准规范;结合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要求,分类遴选一批出版机构,探索数字出版在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在线培训等领域的服务模式,提升教育出版内容资源运营能力和水平,为教育出版的转型升级和融合发展积累经验。

在专业出版领域,支持出版单位整合同类资源,开发成体系的专业内容知识资源产品和垂直服务平台,探索知识服务产业化应用模式。

在大众出版领域,支持出版单位加快内容资源数字化转换进程,发挥资源优势,开发多种产品,在全民阅读、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信息服务等领域探索产业化推广模式,加快融合发展步伐。

全民数字阅读推广工程

组织开展系列专题数字阅读活动,大力提升全民数字阅读率;支持建设一批数字阅读服务平台,通过政府采购公共数字阅读产品和服务,满足老少边穷和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助力全民阅读普及,提升数字出版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支撑能力。

少数民族文化数字出版促进工程

支持少数民族出版单位对软硬件进行升级完善,提升技术装备和信息化水平;改造传统出版流程,建设开发数字出版业务应用系统;支持少数民族文化内容资源数字化建设,丰富少数民族文化数字出版产品,提升内容供给能力;建设少数民族文化数字出版产品公共传播服务平台。

数字出版创新促进工程

建立数字出版技术研发中心,建设国家数字出版技术服务平台,充分利用国家数字复合出版工程、数字版权保护技术研发工程、中华字库工程等新闻出版重大科技成果,推进技术应用;贯彻实施《国际标准关联标识符(ISLI)标准》、电子书系列标准等数字出版领域标准,创新互联网技术应用。

数字出版千人培养计划

支持各类型高等院校开办层次各异的数字出版专业;鼓励出版单位与研究机构、高等院校联合开展数字出版人才培养;研究制定数字出版人才培养方案和选拔方案,在书报刊和音像电子出版领域分别遴选一批一线骨干从业人员,进行定向培养,丰富数字出版人才体系;建立数字出版高端人才和专业人才数据库,开展年度例行培训。

数字说话:这些成果引人瞩目

34%

2011年,我国数字出版全口径营收1377亿元,2015年已超过4400亿元,“十二五”期间数字出版年均增长34%。

4400亿元

2015年我国数字出版全口径营收达到4400亿元,占新闻出版产业总收入的20.5%,居行业第二,已经成为新闻出版业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和主体产业。

170家

“十二五”时期,总局在全国遴选出170家转型示范单位,确定了72家重点标准应用服务模式创新试点示范单位,有力推动了全行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进程,为直接争取国家财政资金扶持创造了有利条件。

1500亿元

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14家国家数字出版基地,总计营收超过1500亿元,占到全国数字出版总营收30%以上。

6项

“十二五”期间,我国数字出版领域先后出台6项国家标准、46项行业标准、31项工程标准、26项试点示范项目标准,极大促进了数字出版业规范、高效发展。

300余家

“十二五”期间,我国数字出版和科技创新工作获得了中央财政直接投资。其中集中投入的数字化转型升级项目资金,已经惠及300余家新闻出版企业。

3635种

“十二五”期间,各地方局在自行开展属地案件查处工作的同时,配合总局先后查处违法违规网络出版物3635种,涉案境内网站2231家。特别是通过重点查处新浪、烟雨红尘、翠微居等一批网站传播淫秽色情作品的大案要案,极大震慑了抱有侥幸心理的牟利者,有力保障了产业的健康繁荣发展。

58.1%

      我国数字阅读已成趋势,其接触率2014年年底达到58.1%,首次超过纸介质阅读率。

10亿

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智能终端的普及,使得数字出版产品和信息得以更为广泛传播,消费市场逐渐活跃,截至2015年年底,数字出版业全球累计用户超过10亿。

  • 作者:任晓宁
  •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网/报

数字出版风景无限好,产业基础雄厚发展要素完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加快发展网络视听、移动多媒体、数字出版、动漫游戏等新兴产业”。这是“数字出版”首次列入国家五年规划纲要,对于数字出版产业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产业基础雄厚

“十二五”时期,我国数字出版持续迅猛发展,从“浅滩”逐步迈入“深水区”,产业发展日趋成熟,着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数字消费需求逐年攀升,产业规模持续壮大。据初步统计,2015年,中国数字出版产业收入规模达到4400亿元,较上年增长近30%。数字出版产业是新闻出版业中增速最快、最有潜力的领域,在新闻出版业规模占比仅次于印刷领域。

数字出版产业结构和产业格局发生巨大变化,市场主体日趋多元。“十二五”时期,互联网企业、电子商务企业纷纷实施数字内容业务布局,传统出版单位也不再仅仅满足作为内容提供商的角色。数字出版的整体实力大大增强,逐步实现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

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形势下,国家对于文化新兴业态给予了更多重视。国家财政用于推动新闻出版业数字化转型升级、融合发展的资金逐年加大,扶持专项日益增多。以国家政策为依循,总局加速布局推转型、促融合工作。总局评选的两批170家数字出版转型示范单位,为全行业的转型升级起到了积极带动作用。政府部门推动产业发展出台的各项政策与举措都更加有力、到位,几乎涵盖了数字出版业的各个层面,数字出版行业顶层设计日臻完善。

产业环境日趋向好,出版企业参与数字出版的热情和主动性日益提高。“十二五”时期,传统出版单位逐步找到了转型升级的方向与路径,从观念到行动都发生了转变。在数字出版方面的投入越来越多,主动性越来越强,通过建平台、揽人才、创产品、拓渠道、创模式,着力提高数字出版实力和赢利能力,由此涌现了一批批新产品、新形态、新亮点。

发展要素完备

“十二五”已经收官,“十三五”期间,伴随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数字出版作为新兴文化产业,在其中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产业顶层设计进一步完善。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十三五”规划编制已经进入尾声,数字出版“十三五”专项规划也呼之欲出。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发布的《网络出版服务管理规定》,对网络出版服务的定义、许可、管理及监督等事项作出了规定。

融合发展迈上新台阶。“十三五”期间,总局将推进融合发展的提质增效,向深层次迈进,促进专业、教育、大众出版在转型升级、融合发展上的全面突破,实现服务模式的多元创新,内容运营能力和水平的有效提升。

版权运营将大有作为。出版业正在应对“IP”带来的强大效应与影响,包括网络文学、网络动漫、网络游戏、网络影视在内的数字内容版权运营链条初步形成,促进了优质内容价值的充分挖掘与运用,探索出多元化商业模式。

人才培养将得到有力推进。总局数字出版相关人才的培养计划方案已在着手制定中,数字出版人才队伍建设难以满足产业快速发展的需求这一长期以来的难题有望在“十三五”时期得以突破。同时,北京市已将数字编辑职称评审纳入全市职称评审序列,为全国数字出版人才队伍建设作出了有益示范。

  • 作者:王飚
  •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中国进入全民“读屏时代” 期待文化供给侧改革

8575976076246265490

  当日,以“创新·共享·绿色”为主题的2016年第二届中国数字阅读大会在杭州开幕。

  2016年第二届中国数字阅读大会13日在杭州召开,会上发布的《2015年数字阅读白皮书》显示:2015年,中国数字出版总体产业收入已超过4400亿元,数字阅读用户规模达到2.96亿,通过手机进行阅读的用户占到52.2%,是电脑阅读用户的两倍,手机成为用户数字阅读的首选载体。

  数字阅读市场进入蓬勃发展期

  《阅读白皮书》的数据显示,目前,中国数字阅读用户中16岁至45岁的用户超过九成,呈现高学历、中等收入、普通职员的基本特征。从地域上看,数字阅读品类渗透率呈现地域差异,东南沿海省份的渗透率要高于西北内陆地区,在中国数字阅读城市指数榜单中,成都、深圳、北京名列前三。

  “现在数字阅读率已经超过58%,数字阅读最有效地、最大限度地消灭了城乡之间、不同地域间信息获得的鸿沟。”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院长魏玉山说,数字阅读解决了过去传统出版物所不能覆盖、不能到达的人群,提供了获取信息的新方式。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人们数字阅读习惯正在由浅向深转移,从短的零碎的阅读向系统性的阅读发展。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数字出版司司长、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副理事长张毅君表示,2010年以来,数字阅读市场一直保持高速增长,移动端的收入逐年攀升,突破百亿规模指日可待,数字阅读市场开始进入蓬勃发展期。值得注意的是在数字阅读市场总营收中,以手机为代表的移动端占比接近了90%。

  据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副总裁沙跃家介绍,中国移动整合成立的咪咕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在短短一年中探索内容聚合、版权交易变线、内容创新创业几大平台,已成为国内最大正版数字内容聚集平台,累计培养了4.5亿用户的阅读习惯。“手机已成为广大人民群众阅读的主要途径,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阅读时代。”他说。

  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数字出版产业营业收入为1377亿元,占当年新闻出版业营业收入的9.5%;2015年,数字出版总体产业收入超4400亿元,占比达20.5%。

  “IP”走红催生产业新生态

  近期,“IP”一词可谓红遍大江南北。到底什么是“IP”,它为什么那么火?

  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教授张春河认为,IP原本是一个法律概念,但如今被很多人在概念上与BE(品牌资产、品牌权益)混淆,现在大多数人将其理解为Idea-propagation。原始IP概念上认为“这棵树上结的果子属于我”,而现在IP概念是“这棵树结的果子可以拿来做什么卖”。从一个IP改编到另一个IP,然后变成产品,甚至发展成为一个产业,优质的改编及卓越的市场运作至关重要。

  据张毅君介绍,2015年我国数字阅读呈现三个特点:第一,阅读类型高度集中,玄幻、都市、仙侠等内容受追捧;第二,作品同质化趋向明显,迎合作品偏多,缺乏新意;第三,原创内容造就了IP。《花千骨》等被改编为热播的电视剧,很多原创作家成为双创明星:前不久公布的2015年第10届中国作家榜,在版费收入排名前10的作家,网络作家占据6成,优质文学IP成为新业态的催化剂。

  《白皮书》显示,IP个性化数字阅读正在催生粉丝经济新生态。网络作家的固有粉丝,具有较强的黏性。社交工具使网络传播更加快捷,通过评论、分享、打赏等方便了读者和读者、读者和作家之间的交流和互动。90%读者表示对再次改编为漫画、电视剧等周边产品很感兴趣,潜在市场和用户群体巨大。

  “目前部分数字阅读平台已尝试根据粉丝的意愿,作者提供多线条故事结构,伴随粉丝经济的发展,必将产生新兴的业态发展。”张毅君说。

  业内人士认为,IP热不仅是市场作用的结果,更是文化企业的自我觉醒,是文化供给侧创新发展的成果。不断扩大市场份额,凸显IP的超强产业属性,以及在品牌影响、分众营销和产业链带动等方面的实力。成熟的IP产业运作,将帮助企业提高抗风险和盈利能力,为国民提供更丰富的文化原创内容选择。

  版权保护尚待完善

  据了解,我国数字阅读产业规模自2011年后开始进入高速发展井喷期,伴随移动智能终端的普及,2015年数字阅读市场发展势头趋于平稳,预计今年市场规模将突破101亿元。

  “版权保护依然是制约数字出版和数字阅读发展的主要问题。”魏玉山说,以前对于网络上传播的盗版产品等管理并不严格,法律不够规范,目前情况并不乐观,政府在逐渐完善法律环境、相关法律条文,包括互联网传播条例、版权局网站转载新闻的专门规定,进一步从法律制度上完善网络转载、发表期刊等版权作品的规定。必须通过制度堵上漏洞,方能助力产业发展。

  掌阅科技CEO成湘均认为,国外版权使用保护非常严格,立法很规范,对于盗版的惩罚力度也非常大。我国相对来说,监管单位维权周期较长,惩罚力度一般,出现纠纷往往花一年半载也就罚几万元,对原创作者维权来说只是杯水车薪,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创作积极性。

  据介绍,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正在从事国家数字版权保护技术研发工程,通过技术手段给予版权保护,通过大数据手段对侵权行为进行追踪和限制,将可减少作品在互联网环境中被盗用或侵权。魏玉山建议,国家应帮助读者树立正确版权保护意识,推广付费观念,引导读者到正规网站阅读。

  “我们仍需下大力气探索和研究,如何运用新技术让数字阅读在提高国民素质的同时传播社会正能量和民族文化,推动书香社会和全民阅读发展任重道远。”吉林大学出版社总编辑张显吉说。(本版文图均据新华社)

  评论

  期待“读屏时代”的文化供给侧改革

  随着新技术手段日益丰富,图书等传统出版物正从纸质载体向数字化载体大踏步转移,通过手机、PAD、电脑等阅读成为很多人习惯的方式。阅读方式虽然日新月异,但内容建设的基础性、决定性作用并未改变,要在“读屏时代”兼顾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亟待从供给侧实现改革创新,让数字阅读真正强大起来,服务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数据显示,我国数字阅读用户规模已近3亿,并正以较快速度增长。数字阅读以其轻量化、多屏化等优势,占据着越来越多人的阅读时间。同时,数字出版业的产业化程度也日益提升,成为千亿级规模的庞大产业。随着数字出版产业的高速增长,数字阅读在全民阅读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将不断提升。推广数字阅读、强化数字阅读内容建设、创新数字阅读载体大有可为。

  技术进步速度迅猛,产业发展势头正盛,但数字阅读仍然没有根本性地摆脱掉“碎片化”“低龄化”“肤浅化”等标签,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由于监管不力等因素,侵权、盗版等行为也影响了数字阅读市场的正常秩序。这些问题长期存在,数字阅读难以轻装上阵。

  在注重挖掘文化消费潜力、推动供给能力和水平改善的大环境下,数字阅读领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的今天,数字阅读作为全民阅读的便利载体,在文化服务民生等方面的作用不容小觑。

  为了实现更好的文化供给,一方面,有关部门需要充分认识到数字阅读对于人们生活的重要影响以及广阔的市场前景,另一方面也要着力推动传统媒体的数字化转型,助力新旧媒体形态融合发展,提供更好的内容和载体。同时,也需要有关法律法规及时完善跟进,构建安全、合理的市场环境。

  全民“读屏时代”,数字阅读的发展程度、质量,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这不仅需要我们主动与盗版、侵权等行为作斗争,主动抵制非法、不良内容,也需要更多人才为数字阅读的推广凝聚共识,为数字阅读创新发展提供强大的原动力。

(来源: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