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朱学东  来源:杂志时代

年前,《看历史》杂志的一群同业发了个声明。我对这本杂志有所了解,是他 们的读者,与他们中几位也有来往,还曾应他们编辑之邀,写过一篇《小蝌蚪的 妈妈去了》的文章。

物伤其类,其心亦哀。看到这样的场景,难免兔死狐悲。感同身受之余,发 了条微博,表达自己关切:

“做杂志如同种树,十年才能有树木,不是种白菜,夏种冬即收。《看历史》 朋友们几年的努力,其进步有目共睹,在碎片化八卦化的时代,大家对严肃读物 的期许也越来越高,这也是我在 2012年的年度传媒盘点中列入《看历史》的原因。 希望问题能够平缓解决。”

依我的观察和过往的经验,《看历史》这份杂志在浮躁的碎片化时代,正在走 着一条艰难而独特的道路,不过,其品牌影响力已经渐渐显现,继续走下去,或 成正果。但不幸来临了。

撇开具体情况不说,调整作为一种商业策略,资方、主办方的选择无可厚非。 但是,当盈利预期或者在办刊策略方向上,资方与职业媒体人之间默契不再,而致分道扬镳,甚至两败俱伤的,在中国的媒体界,时有发生。

这让我想起柳宗元的《种树郭橐驼传》。其实这也是一篇投资杂志很好的总结。

在柳宗元笔下,郭橐驼擅长种树。无论是栽种移植,没有一棵不活的, “且硕 茂,早实以蕃”。其他种树之人,无论是偷师学艺,还是慕名效仿,却不能像他一 样。

有人忍不住问郭橐驼,他回答说: “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 致其性焉尔……”

做杂志,也要遵从杂志成长的内在逻辑,这种内在逻辑,就是“顺木之天”, 也就是做杂志人的价值观与某种社会精神的契合,形成杂志的价值观,然后“以 致其性”,让这种价值观得以传播,赢得持相同价值判断的读者。

一旦杂志经由挑选的职业媒体人操作,资方更应该像种树的人一样, “勿动勿 虑,去不复顾。既然已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

最怕的就是资方的反复无常,以及“我的地盘我做主”的心态,对最初设定 的目标,一再摇摆,甚至直接插手具体办刊方向和业务,让职业媒体人人心涣散。 杂志的追求,其实是附着在职业媒体人的追求之上的。一旦职业媒体人的专业精 神和职业素养受到袭扰而涣散,皮之不存,毛焉附何! 这样的话,神仙也救不活杂 志。 所以,投资者对所投杂志关爱太多,考虑太多,希望太快,对于杂志而言, 不是好事。

所以,郭橐驼才说: “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 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 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

其实这就是投资杂志的警世恒言。在传媒业的投资案例中,郭橐驼式的成功 案例有,相反的更多。

当年三联投经观,复兴投二十一,其实都是郭橐驼式的。当然,许多非郭橐 驼式的失败者,媒体业的投资环境以及门槛的不确定性,进入之路已多坎坷,退 出之路更是难筑,是导致把种树当种白菜的急功近利心态的重要原因。

对于职业媒体人而言,做杂志同样需要种树的精神。做杂志需要一个相对较长的时间,才能确立起自己的影响力和品牌,才能实现社会价值和市场价值。就 像种树一样,把种子栽种到有相同追求的人心中,假以时日,便会开花结果,到那时,树木才能成荫,才能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和市场价值

There are no comments yet.

发表评论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